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语文论文

浅谈口语交际课应该落实到“口语”和“交际”当中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7-18 08:39:3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浅谈口语交际课应该落实到“口语”和“交际”当中
以第七单元《保护自己》为例
黄爱珍

口语交际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来进行人际交往。凸显口语交际课的交际指导功能。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是不懂交往礼仪,不会跟对方进行互动,从而实现有效交际。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来做示范,让学生直观地获取交际礼仪的知识,学习交际技能。再通过由教师具体指导着进行“生生互动”到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地进行“生生互动”,切实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
《保护自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引出了一个“自我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生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图意,再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知,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画一幅或几幅图画,再写图意。(指导看图写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的生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画一幅或几幅图画,再写图意。(指导看图写话)。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的生活。在开始讲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交际准备:1、课前布置两名同学练习表演教材图中的内容。2、将学生他成若干小组。3、预先布置学生把画画好。
在《保护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情境一: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通过观察图画,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事?(板书话题:自我保护)再.根据图画内容,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再让学生看看书上的要求是什么?(打开书齐读)①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图画,讨论讨论,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做。②然后,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③先在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④再选出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⑤最后,评出故事大王。同学们都能理解本课要求后让大家分解要求,指导交际:
继而进行了情境二:续编故事。如果让你扮演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把故事编下去呢?(抽生说)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四人小组讨论)
在同学们经过了热烈的讨论后,进入情境三:交际表演。1.选择较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把故事编完整。编时注意:(1)小朋友如果真的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他该怎么办呢?(礼貌待人:礼貌用语、谢绝进入、致电父母、倒茶招待等)(2)小朋友如果不认识这位叔叔,他该怎么办呢?(自我保护:坚决不开门、警告对方、呼救、拨打110等)2.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合作续编的故事。3.小组互相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奖。让学生在这过程中能将前面所练说的综合进行练习。说话水平逐步上台阶。这样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由不会把话说完整到会把话说完整;不知道要把意思说清楚,到能把意思说清楚;整个过程重视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他们说正确。
就这样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由不知道把话说完整到能把话说完整;不会把意思说清楚,到会把意思说清楚;整个过程重视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他们说正确。
这节课除了凸显了口语交际课的口语训练功能外,还格外重视交际指导功能。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是不懂交往礼仪,不会跟对方进行互动,不能实现有效的交际。在本课中,通过“师生互动”来做示范,让学生直观地获取交际礼仪的知识,学习交际技能。再通过由教师具体指导着进行“生生互动”到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地进行“生生互动”,切实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
在课的总结部分,先让学生谈一谈活动的感受,目的是让他们回顾一下在这次活动中,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口头描述一下这项活动,有意识地为将来的习作打基础。情境四:感悟故事。1.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什么?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1)怎样有礼貌地接待客人?(2)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自我保护?
然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学习前面的形式,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自拟内容,画一画,写一写。组内交流共同评议,选出优秀的,在全班展示。创设出学生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谜语的平台,激发学生课余自主开展猜谜活动的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提升口语交际水平。这是一个自然的、开放式的课的结束。
因此口语交际应该要落实到“口语”和交际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只是一个载体,千万不能让教学内容喧宾夺主!
口语交际课目的是要孩子乐于表达,学会如何表达。因此评价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好坏,我认为要看孩子是否有表达的欲望,是否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