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15 11:32:20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六 、课堂检测                                           
1、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2、辩论。
今天我们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要求说出各自的理由。(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七、课时小结                                                
   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 ,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八、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卢伟         时间:2.7            备课组长签字:
科目: 语文              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2、体会在叙述和议论中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
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导拨法、自读法、讨论法、分层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体会“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认识“人和”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对“和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对“和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4.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孟子两章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