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船借箭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22 15:27:5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3.指名朗读,背诵。
[这首小诗精炼的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又赞美了诸葛亮的智慧,是对文本精妙的扩展和延伸。]
五、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

全转》、《三国演义》的46等相关章节。

练习设计:
⒈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 ,接着写了_________ ,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⒉歇后语连线。
    张飞吃豆芽             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             装模作样
    东吴招亲               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秤砣             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             小菜一碟
    3、关于三国的成语请读一读, 再试着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教学建议:
1.  教学时,也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如,“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根据质疑,学生自主读书,读熟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

,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如,周瑜为何设造箭之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可

采用读、议、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最后,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

故事。
2.  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形象化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最好的载体,教学中,注意品读课

文当中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把小说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使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活灵活现地、生动传

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补充资料:
课外阅读: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病危期间吩咐杨仪,死后不能发丧,做一个假诸葛亮木像放在车上,一切事务照常进行。
诸葛亮死后,遗体装在灵车上的一个龛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选的将士护送,要运回成都。
司马懿催动大军追赶蜀兵,以为诸葛亮已死了。但是半途他犹豫了,会不会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这时夏侯霸带着探子来报,五丈原蜀营已空

无一人。司马懿听说后,半信半疑,率兵开向五丈原,果然蜀营空空。他唯恐蜀军撤走,赶紧带领人马向前追杀而去。忽然间蜀军掉头杀了回

来,只见中军“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飘动,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这可吓坏了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于是勒

马往回逃,魏军兵将丢盔弃甲,自相践踏。魏军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两个魏将赶了来,叫司马懿不要惊谎。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

袋还在吗?”知道蜀兵已远去,他才放心了。司马懿到处探听蜀军的去向,而蜀军早已不见踪影。
后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蜀军已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遇见的诸葛亮仅仅是木像而已,他这才后悔不迭。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条

谚语:“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上一页  [1] [2] [3]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草船借箭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