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 ·下一篇教案: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2018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交流:(1)顺时针旋转;(2)逆时针旋转。
具体指导画法:(1)确定一条边,按要求旋转后得到一个新位置,再依次画出其他的边。
(2)分别多确定几条边,再连成图形。
(3)用实物旋转后,再画出实物所在的位置。
指出:A点是不能动的。
四、完成想想做做:
1、看图填空: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并交流。
2、做一做,画一画。
注意指导,可以让学生从某条边入手考虑,学有困难的也可用实物旋转后再画。
3、观察下面3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选择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都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建议学生把旋转的过程在图上标出来,并画出拼成的长方形。
五、指导并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教学内容:p.68、69
教材简析:这是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活动。教材安排的活动可分成三段。第一段让学生欣赏美丽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成,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第二段让学生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给出构成一个图案的基本图形,让学生按要求依次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经历图案的形成过程。其中,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旋转90º,三角形只有一条边在方格纸的方格线上,平行四边形没有一条边在方格线上,这与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图形旋转比较,是有挑战性的。第三段让学生综合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体会成功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课前准备: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上课地点: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图案的欣赏:
1、电脑演示p.68上三张美丽的图案。问:在这三张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吗?请具体说说。
图1:单只蝴蝶是对称,然后是一个一个的平移。(如果有学生说整张图是对称的,也可以。)
图2:是旋转后得到的。(注意平移和旋转的区别:旋转有一个公有的点,平移没有。)说说这里有几条对称轴?
图3: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2、老师示范在电脑中操作“平移”和“旋转”,演示图3的制作过程。
注意几个细节:要选“透明处理”;然后把每次复制的一条金鱼,按90度、180度、270度旋转,得到一个四联图案;然后再复制整块,分别向右、向下、向右下平移,得到书上的图案。
二、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
平移作品:
1、把蓝色和绿色的正方形都向右平移8格,分别涂上颜色;把红色正方形向左平移4格,涂上颜色。像这样连续操作几次。
补充具体要求:可在电脑中,先数格子并点好对应的点;然后再取相应的颜色画线条。(取色可吸原来的颜色,这样画出来更接近。)
交换欣赏同学的作品,看看画对了没有。
2、把绿色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红色三角形向左平移3格。分别涂上颜色。像这样连续操作4次。
方法基本同上,并欣赏作品。
旋转作品:
1、把下图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绕A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涂上颜色。像这样连续操作3次。
老师演示在画图板中的旋转方法,指出:电脑里的旋转,只有“顺时针”,但顺时针旋转180度和逆时针旋转180度的效果是一样的;顺时针90度的效果和逆时针旋转270度的效果是一样的。
独立设计:
先画出一个或几个图形,再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交流展示。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P.70—7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
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
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
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
“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
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
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
(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
(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
(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
(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
(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
(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