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

2018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3-06 14:36:0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纵轴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间是用的折线,没全部显示。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16,所以只要略小于116可是设置就行了。这样的设计就更简便了。所以纵轴上的数据一般是考虑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收集有兴趣话题的数据,尝试设计成一个折线统计图。 
 
选择统计图 
教学内容:p.97~99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例题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要求。紧接着呈现两组数据,第一组是南京市2002年各月的降水量情况,第二组是北京、南京等六个城市2002年10月的降水量情况。对于学生来说,他所知道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谓选择合适的饿统计图就是在这两种统计图中作出选择。那么,针对这两组数据究竟应选择哪种统计图是合适的呢?那就要看给出的数据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适合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一年中各月的降水量,可进行比较的不仅是各月降水量本身的多少,还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来观察降水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六个城市的降水量,所能够进行比较的主要是数量的多少。考虑到学生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难度较大,教材在提供的基本结构图上也做了适当提示。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板书)指出:“折”有的学生写成“拆” 
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说说我们通常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哪些信息? 
(身高情况,收入的增长,学校学生数的增长……)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简单比画)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出具体项目的数量多少情况) 
二、学习例题: 
两种统计图各有优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分别读p.97、98上的两份统计表,读完后思考、讨论:它们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 
交流:(1)表一用折线,因为更能清楚地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二用条形,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 
(2)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图一横轴下的一月、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图二横轴下的北京、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 
…… 
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降水量”的常识。 
2、学生分别完成两份统计图。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图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爬过山么?(简笔画:陡的山、不怎么陡的山。) 
指出:当连出的线很陡时,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很大。这张图里的八月和九月降水量就相差最多。当连的线不怎么陡时,就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不大,比如说一月和二月。 
从图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老师适当补充) 
4、校对填写制图日期:有明确统计时间的,一般取后面的一个月;没有明确统计时间的,可以填现在的时间。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谁能说出“五岳”?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特殊吗?(纵轴上带曲线)说说这是为什么? 
完成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估计2001、2002年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有多少元吗? 
指出: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做一些预测。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教学内容:p.102~105 
教材简析: 
这是一次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是四年级(上册)统计活动“了解我们自己”的发展。选择“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样的内容让学生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等统计方法与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2、进行相关的环境教育,从小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聊聊我们的生存空间,你知道影响我们生存质量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吗? 
(依次板书:空气、水、树木……) 
简单介绍老师自己写的一篇blog:天赐童年——捉鱼 
现在大家吃鱼,一般都是从菜市所购,偶尔也会到鱼塘捕捉。 
回忆我的童年,总觉得捉鱼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虽然说是女孩子,但天性顽皮,总喜欢跟着哥哥的后面去看、去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