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 ·下一篇论文:如何让解决问题变的更加简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
中山市小榄丰华学校 韩庆龙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许多数学知识必须通过练习才能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练习不仅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极为有效的途径。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该如何科学的设计练习,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增效剂”呢?
一、 练习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充分考虑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比一比,谁的眼睛亮(笑话片断)
放学回家后,小马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把小马哈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小马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 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技能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的题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所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知识的特点,课堂练习设计要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让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新授内容后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次:1、认识:基础题(与例题相仿); 2、巩固: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3、加深:综合题 (结合其他知识);4、发展:思考题(拓展题或开放题)。安排如下的练习:
1、基础题:抢答列式口算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变式题: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30m,高是16m,已知每平方米可产菜0.6千克。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可产菜多少千克?
3、综合题: 小小设计师
学校为了美化环境,打算在教学楼前种植一个面积是60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经设计决定这块平行四边行草坪的高是5米,那么这块平行四边行草坪的底边长多少米?
4、思考题:
草坪很快就种植好了,为了方便同学出行,学校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
下面的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
三、 练习的设计要注重生活性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所以,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可布置如下练习:
1、2012年12月,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已知一列动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一列动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学校组织去秋游,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前三辆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3、学校舞蹈社团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社团的人数是舞蹈社团的3倍,合唱社团有多少人?
四、 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要注重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一走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从自己的家乡到不同城市的距离。在学习《数字编码》后可布置实践性练习:请同学们应用所学习的编码知识,为一年级新入学的个小朋友编学籍号。在学习《角的度量》后可以布置实践性练习:画或者做一个量角器。
五、 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的具体阐述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创新性问题,或者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即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