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3 荷花导学案教案
- ·下一篇教案:2012届中考化学考点分析复习14溶液及分类
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1、 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信息反馈: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教学目标 
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课前准备 
投影仪。 
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 点击下载此文件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