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教案
- ·下一篇教案:《李贺小传》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学习方法】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学习流程】
知人论世
1、作者:艾青,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作者在诗里写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课前热身
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fēi chì líng wǔ qī bō niǔ ní xī
瓦菲 叱骂 凌侮 凄苦 火钵 忸 怩 悉索
jīng jí huī huáng lún shī diǎn yā
荆 棘辉 煌 天伦 虱子 典押
2、词语解释: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整体感知
1、作者的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第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之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第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赏析诗歌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舍弃了大堰河许多的遭遇,而写她的名字,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的尊严和价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
2、第一节最后一句重复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交代“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明确: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4—8节):
1、诗人是怎样来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的?
明确: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里诗人用鲜明的画面,用大堰河一天的劳动,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出“我”的保姆的辛苦和劳累。
2、我回到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从诗中找出)
明确:“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呆望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忸怩不安”,这些都表明“我”与这个家的格格不入,也暗含着“我”对乳母的怀念。
3、为什么反复强调父母是“生我的父母”,我是“新客”?
明确:表明作者对亲生父母的不满,对乳母的眷恋、热爱和赞美。
4、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