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8-02 08:38:19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执教:余振伟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九上第六单元第22课。
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位人物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和唐雎的两处对白。
2、 学习对比、衬托手法,品味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在朗读中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 课本剧的表演,通过表演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质疑探讨
课前预习:过字词关。
课前准备:制作重点文言知识小卡片
课后作业:
1、 搜集典型的不辱使命的外交故事
2、 准备饰演课本剧
附录一:《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真实就是生命》
附录二:《唐雎不辱使命》课堂课件
附录三:《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附录四:《唐雎不辱使命》课后作业
附录五:《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剧本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狡兔三窟”、“亡羊补牢”等成语的出处——《战国策》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由学生讲)——《战国策》
教学过程
1.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张仪使楚》和《完璧归赵》故事,揭示秦王很狡猾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
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1、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5、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四)整体把握(可从题目“唐雎不辱使命”之“辱”意思着手)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讲了一个                               的故事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五)拓展:
搜集: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 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
毛遂自荐、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晏子使楚等
(五)布置作业•准备课本剧
1、识记课下重点字词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01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谈谈唐雎的性格特点吗?
爱国忠君、机智勇敢
02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按前面分析唐雎性格的方法谈谈你的意见。
骄横狡诈、色厉内荏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