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01-15 20:45:50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6)把开头、结尾去掉行吗?
(7)把开头移到结尾,或结尾移到开头行吗?(这个问题是教师用改写的形式进行对比)。
最后让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思维结果”的高明之处。
在这逐步引发中,学生的情感始终在“理”的牵引下发展和深化的,“理”的最后明确,情感就强固起来了。于是,学生对如何创造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就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的认识。
这里顺便提及的,是如何把已以发展和强固了的陶冶教学情境从课内延续到课外的问题。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并且深化之后,老师也往往得意忘形,滔滔不绝地把课文讲深、讲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课堂决不能什么都讲。教师要“有意”地留下疑点作为情感延续的诱饵,使学生求知的内部动因长期处于一种击发的状态下,让大脑活动得到虽驰而欲张的积极休息。
三、情感的自我强化.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灵活性,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强化来显示。为了减少学生自我强化过程的困难,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当学生碰到疑难的时候,切勿给予现成答案,应该从思想方法上指导他们自我解惑。即要善于利用旧知识和新知识本身所提供的条件,指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行得出正确的结论。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利用课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教育。例如学生的作文里显得单调、贫乏的原因,除了缺乏对生活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和感情冷漠之外,往往是叙述、描写技巧的单一化造成的:写人只会正写,不会侧写;写景只有视觉感受而不会运用移觉来丰富描写;记事只写过程而不懂议论和抒情等等。教师在课文分析时就要针对学生这些弱点,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有可能的,还要把一般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技巧,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使学生不断地克服片面性、增加一点辩证法。
提供方法论的武器,不仅能提高学生自我解惑的能力,而且还能使情感丰富起来。
为了达到情感的自我强化的目的,教师还应该主动地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为了强化学生求知的欲望,开设自由阅读课是一种较好的形式。我从正式授课时间里,每周挤出一节课时间,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推荐书目和自己的爱好,自由选读喜欢的图书。我认为,对学生的阅读不要作过多的限制,要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书海中游泳,在活动中总结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读书方法,逐步确定自己的读书计划。
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作文练习是情感自我强化的最有效手段。作文是学生探索社会与人生的初步尝试,要学生真正认识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就要让他们独立发现客观世界的美的因素,并逐步提高他们把客观世界的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变成艺术美的能力。即让他们把课堂上情感陶冶产生的健康的审美观念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不但能区别美和丑,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表现其理想中的美。
从几年的情感陶冶教育的实践中,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重视动态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的陶冶情操.
(二)注意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启发、点化和疏导。
(三)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有充分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四)重视学生的“自我强化”的作用,为学生的独立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尽量优越的条件。
(五)预定的情境和灵活变化相结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善于偏离计划以至完全改变计划,这并不是不尊重计划,而恰恰是出于对计划的尊重。”“只有精细地预见到并且研究过教育过程的许多事实和规律的相互依存性,才能使真正的教学能手当机立断地改变计划。” 
语文教学问题实在是非常复杂,这里所作的一点探讨,也实在是浅薄得很,许多东西仍需作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庭晨:《陶冶教育实践论》文化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张复绣:《教育心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

4、曹宝雄:《语感的性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9期《中学语文》

5、李映红:《课堂阅读浅谈》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学语文园地》2002年第6期

6、魏守中:《审美阅读》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学语文园地》2002年第3期

7、杨辛,甘霖,刘荣凯:《美学原理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上一页  [1] [2] [3]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