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核舟记》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4-19 02:32:06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②整数与零数之间用“有”连接
三十有四(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四) 长约八分有奇
(6)重点词语
奇巧 径   罔  因  象   贻   泛  轩敞 相望 居 比  绝  类  属 夷  曾   盈  修狭

(7)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
A省略状语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则题名(于)其上 
B承前省主(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                 
3、倒装句(“者”;标志定语后置)其两膝相比者,盖简桃核修狭者   
(8)重点语句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10、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艺术再现,画画说说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核舟示意图,并大胆地向同学们展示、陈述,其他同学加以纠正补充,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落实巩固。
   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中华文化神奇的雕刻艺术引入。
二、欣赏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
   文中哪一句话,哪一个词最能反映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答:技亦灵怪矣哉(奇巧。灵怪)!
      具体说明:“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赏析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
(1)“奇之一”:材料体积极小。
      桃核大小不盈寸(照应径寸之木)。
(2)奇之二:雕刻内容极丰富。
  明确:共刻五个人,八扇窗,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还刻了三十四个字。
(3)奇之三:构思巧妙,形象逼真。
   A构思巧妙:王叔远作品“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既强调了“形态”,又突出了“神似”。构思巧妙:因势象形,把桃核刻成一艘小船.通过细节表现大苏泛舟赤壁主题。如王叔远撷取《赤壁赋》里的名句作为对联刻在窗上,即暗示了泛赤壁。“舟尾横卧一辑”暗示在泛舟。同时抓住三人不同的外形特征、紧扣众人身份,设计不同位置、动作和神态,人物极具个性。刻字也讲究色彩协调。
   B 形象逼真:引导学生从窗、雕栏、念珠、箬篷、蒲葵扇、火炉、茶炉、衣褶、刻字等细节和5位人物不惟妙惟肖的造型体会。
三、欣赏魏学洢描写之奇。
1、描写层次分明,顺序井然,详略得当。
   教师明确:主体部分按空间顺序写,先正面后背面,先整体后局部;先背景,次船头,最后是陪衬。布局清晰、层次分明,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很有章法。
    各小节都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先写中间后左右的写法,显示了工艺品的对称美。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描绘核舟的中心部分即船舱部分,描绘船头、船尾、船顶而以船头和船尾五人的雕像为主,而五人雕像又以船头的苏、黄、佛印三人为主,而此三人则又以苏轼为主,这样文章就紧扣住雕刻本身所反映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既层次井然,又重心突出。
2、描写细致,生动传神
A“雕像模仿秀”——请学生上台根据课文摹仿其神态动作,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请其他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再与课文相对比,目的在于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传神。
B诵读、品味语句,感悟船上人物不同个性,学习生动传神描写的写作技巧。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教师明确:如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和旷达的襟怀,佛印和尚的放浪形骸的外貌和豪迈洒脱的神态,舟子或悠闲自在或神情专注。
     体味描绘船头三人用“执”、“抚”、“……等动词,描绘船尾舟子用“仰”、“倚”……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小结: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传神,一来源于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对人物景物主要特点的准确把握,其次是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大胆想像,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
3、语言简洁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经济笔墨”,如课文第二段只用80来字就清楚而准确地交待了核舟的形体大小、舱、窗、雕栏、刻字等五项内容。
五、课堂总结
写作启示: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六、六、艺术欣赏,配乐吟诗结束
   投影演示中华现当代微雕艺术精品,吟唱余光中诗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七、布置作业
1、对比阅读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
2、仿照本文的写法,描绘自己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上一页  [1] [2]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核舟记》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