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古代图案——现代应用
- ·下一篇论文:就小学中低年级英语阅读写作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
三民学校 李定泉
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时间,采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愉快思考的场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真好玩”。在吴韵玲老师和吴镇英老师所上的两节数学课中,学生们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我在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有几点体会: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砌 “高楼”,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三、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合作要求,使小组同学的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到合作的技巧,体会到小组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要让数学游戏的引入匆匆而过。很多游戏都可以在教学中提供适度的时空,解放学生的手、口、脑,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丰富感性认识,让学生玩得尽兴,学得轻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就能体验并巩固了新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学生在游戏中真正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玩既是儿童认识数学的源泉,又是儿童发展的基础。表面看起来,我们只变换了教学手段,而从深层来讲,它改变的却是整个的师生关系系统。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们改变了已经成为惯性的管理好课堂的思维,开始以孩子的眼光来看环境、看材料,反思自己的教育与教学,真正体验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才是课堂中最亮丽的风景!让数学好玩,让数学学习真正符合孩子的口味,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道“大餐”,孩子们才会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自己生活中的数学,解决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师生都得到共同的发展,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