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10 19:37:3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幻灯片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