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6-06 11:54:5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山市东升镇高沙小学  梁杏群
摘要: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总是不理想,这跟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引导方法有关。为了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探索新的方法,改变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培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阅读教学的认知过程应是起始于感知,而后发展成为理解,最后以达到运用的目的。如何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使教与学双方获得最佳结合?从入门抓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感知语言文字,潜心钻研那些关键的重点的词、句、段,准确理解。一、是抓关键词;二、是抓关键句;三、是抓重点段。概括主要内容是感知语言文字的继续,也是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在学生读懂词、句、段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也就水到渠成。领悟思想感情,拓展升华。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方法;
我在农村小学担任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教学落后的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总是不理想,我想:这跟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引导方法有关。很多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是填鸭式的,大多是教师只管用嘴巴讲,学生用耳朵听。但这种课堂阅读教学已经落后了,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农村小学的教学也需要城市化了。为了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就要探索有效的途径,改变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按照阅读能力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活用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认知过程应是起始于感知,而后发展成为理解,最后以达到运用的目的。1921年,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设计了理解、练习和发展等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案:第一阶段——理解。(包括:预习,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整理,学生问疑、教师试问等。)第二阶段——练习。(比较;应用。)第三阶段——发展。(创作;活用。)如何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使教与学双方获得最佳结合呢?下面就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积累下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从最基础的入门抓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第一阶段:
感知语言文字。文字是沟通读者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与渡口,一字一句切不可疏忽,特别是那些关键的重点的词、句、段,更要潜心钻研,准确理解。作品的情感往往渗透在构成作品的字里行间,品味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就能揭示其深层的含义,触动学生的情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也就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首先第一阶段是指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文意,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从而过到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抓关键词。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讲读第11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啊!紧接着顺藤摸瓜问:“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谁也不知道”有什么含义?经过这样一引导,理解了这两个“幸福”,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他对穷苦人民的深深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抓关键句。
启发学生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牵动全篇的关键句,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个句子是文中的重点句。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个句子,边读边联系上文想想这个句子含义是什么?“没有……,没有……,也没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时想不出就小组讨论交流一下。有个学生说:“老师,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地方。”另一个接着说:“有啊,天堂嘛。死了到天堂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我马上相机引导说:“对啊,这是怎样的‘光明’,怎样的‘快乐’啊?我们从这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这样一点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抓重点段。
  如我教《詹天佑》,在讲读第5、6自然段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1、师:从勘测线路中,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再来看看詹天又在开凿隧道时,又有怎样出色的表现呢?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自己当小工程师,边读边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在纸上画下来。(准备A4纸)
2、汇报交流。出示学生的绘图。其余同学看他画的对不对,给予纠正。(有一部分学生是画错的)
3、请小工程师亮出自己绘的图,介绍两种开凿方法的好处。
  a(居庸关山势高,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可以加快速度。)
  b(八达岭隧道长,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分别同时向两端开凿,就有四个工作面,加上两头又向中间开凿,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速度就更快了。)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