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嘉兴市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参考资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29 23:36:2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嘉兴市《语文》八年级(下)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人生经历 奋斗与轨迹
一、单元学习要点
1.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
2.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继续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设想
1.文学批评家艾布拉姆斯(M•H•Abrams)认为,人的心灵既是折射外界事物的“镜”,又是本身发光而照彻外物的“灯”,因此他在《镜与灯》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为作品、作家、世界、读者,文学欣赏必须关注三组主要的对话关系:作品——作家,作家——世界,作品——读者。
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①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②深厚的文化积淀;③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局限于诠释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失之狭隘,也有违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本单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入艾氏所言的三组对话,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2.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积累和认识。本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可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对不同风格叙事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形成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
三、教学建议
1.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必须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精神的人”这一层面去把握人物的人生轨迹,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
2.要使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还须以对文本为基点,把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把个体的人生历程放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上去审视。例如代表中国现代化之路两个不同端点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与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当然不必讨论“胡适还是鲁迅”这种当下学界热门的命题,但从《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中找到影响作者人生轨迹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3.课堂对话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但相对于本单元课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其有限也十分稚嫩的,因此有效的课前资料搜寻与课外阅读准备是本单元课堂教学成功的提前。宜布置学生广泛搜集作者、作品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拟指定一定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
4.五篇课文思想情感深沉而饱满、语言文字各具神韵,读这些文章须披情入文、涵咏体味,文章篇幅虽长,也不能没有感情充沛的朗读。同样,长文宜短教,但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隐慝于字表之下的深沉隽永的意味不可不细加揣摩。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藤野先生》
1.课文行文有哪两条线?课文中“人生经历对‘我’的影响”是哪些呢?,,
提示:行文线索:一条是“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史”,另一条是“‘我’的思想变化史”。“人生经历对‘我’的影响”:①藤野先生——为人之道、治学之道;②东京、仙台就学的经历和遭遇——人生道路的选择。
2.鲁迅为何弃医从文?如果鲁迅不放弃学医,日后会怎样?
3.你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教”给你什么?
【阅读材料推荐】
《〈呐喊〉自序》、《鲁迅自传》、《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林辰《鲁迅传》、王晓明《鲁迅传》

《我的母亲》
1.课文为什么说“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提示:①“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给了我“做人的训练”③“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2.“慈母”与“严父”的双重身份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3.母亲如何给我“做人的训练”?
提示:①如何待人?②如何当家?
4.课文末句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为什么用“如果”?
5.迁移:写一篇《我的母亲(或父亲)》,着重表现母亲对你的影响。
【阅读材料推荐】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先母行述》、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丰子恺《我的母亲》、松下幸子《我的母亲》、
(《人生苦旅散文丛书——悲怆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其中有多篇回忆父母亲的文章,如:萧伯纳《母亲的葬礼》、谢•托尔斯泰《母亲的死》、罗曼谷•加里《我的母亲》、丰子恺《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本书》
1.“我的第一本书”有怎样的含义。
提示:“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课文结尾说:“人不能忘本。”这个“本”是什么?
提示:作者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4.延伸:假如乔元贞能够继续上学,他会变成怎样一个人?请你代上了学、识文断字的乔元贞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题目也叫《我的第一本书》。
【阅读材料推荐】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列夫•托尔斯泰》
1.人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然否?面对托尔斯泰,这颗“世界的良心”,我们能否通过“知人”、“知面”,进而“知”其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