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马说》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及中考题汇编并答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29 16:19:58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2.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     说  练 习 题

韩 愈

一、选择.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pián)死
 B.槽(cáo)枥(lì)之间
 C.伯乐相(xiàng)马 食(sì)马者
 D.一食或尽粟(sù)一石(shí)
2、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B、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平等)
 C、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D、执策而临之(握)
3、下列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气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5、“其”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不知马也
6、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才美不外见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其真无马邪?
7、下划线的“之”字是代词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8、对“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并且想和平常的马等待(被发现)不可能实现,怎么奢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B、况且想和平常的马一样都不能够,何况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C、并且想加入平常的马群都不可能,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D、况且想与平常的马一样都不可能,怎样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9、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
 B、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
 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10、对《马说》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与扼杀。
 D、这篇短文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又从反面进行议论,最后归结到中心。

11、《马说》作者_____ ,字_____ ,_____代文学家。说是古代一种_____文体。 
12、本文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
13、根据课文填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 ,_____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 ,不以千里称也。……
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 。
14、解释下划线的词
(1)故虽有名马 故: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 
(3)不以千里称也 称: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6)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7)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8)执策而临之 临: 
1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意义。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_____通_____ ,意思是 ______ 。
(2)不能尽其材。_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
(3)才美不外见。_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
(4)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
正确答案:
 1.D
 2.B
 3.B
 4.D
 5.D
 6.A
 7.C
 8.D
 9.D
 10.B
 11.△韩愈△退之△唐△议论△△△
 12.△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其真不知马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马说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