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马说》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及中考题汇编并答案
- ·下一篇教案: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中考试题汇编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中考试题汇编
送东阳马生序ppt课件点击下载此文件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
课型:讲读课
一、课文说明: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本课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
教学时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至背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预习导学:(课前完成)
1、【资料链接】
(1)介绍作者: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2、朗读识记《文科爱好者》上“预习导学部分” 部分资料,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将未出现的词语查字典注音,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完成《文科爱好者》“同步导练 基础知识”部分。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勾画出重点字词,结合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把握学生掌握情况)
2、老师结合《文科爱好者》和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抽查。
3、引导学生归纳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③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2)古今异义: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 热水 今义: 菜汤
②走送之 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③尝趋百里 趋:古义:快步走 今义: 趋势
④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有时 今义: 或者
⑤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 最终 今义: 士兵
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 今义:假期
(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4)一词多义:
①和:久而乃和 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 谦和
②冠:勇冠三军 天下第一
既加冠 男子20岁成年
③请:战则请从 请让我
俯身倾耳以请 请教
④再: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日再食 两次
⑤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
无冻馁之患 忧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