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 ·下一篇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家庭亲情复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第四单元 探索科学
复习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作者作品。
2. 学会阅读分析说明文。
3、赏析文艺性小品文的语言。
4. 积累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准确理解词语含义;识记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2.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及用法。
5.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复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到黑板板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ì( )去 万zǎi( ) fǔ( )朽 qū( )壳 zhòu( )纹 dàng( )案
háng( )船 猛mǎ( ) zhuó( )越 轻yíng﹙ ﹚操zòng( ) lǚ( )行guǐ( )道 xián( )舱 海yù( ) tǐng( )立
真题演练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 gèng shèng yī chóu ( ) 的歌手了。
(2)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 cuàn duó ( ) 了你的名声!
(3)不一会儿,整座云山 bēng tà ( ) 了,乌云 mí màn ( )了天空。
(4)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 cōng lóng ( )
(5)那些最 qīng yíng ( ) 、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根据所给意思,归纳出恰当的词语。
(1)远古的时代。﹙ ﹚ (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
(3)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 ﹚
(5)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6)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 (7)即将出现的迹象。( ) (8)安静。( )
3、理解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的优美诗句把江南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3)《天净沙秋思》中以萧索凄凉之景衬托游子内心之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关切、担忧之情的句子是: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儿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4、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和一组关联词,用一种修辞写一段连贯的语。
隐隐约约、惊惶失措、变化无常、弥漫、静谧、有的… 有的… 、如果… 就… 。
二、说明文阅读复习
(一)说明方法及作用
方法指导:1、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使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更具有代表性。
2、分类别:通过逐项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文章富有条理。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这样更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更精确、科学、具有说服力。
5、作比较:将……与……对比,突出强调了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给……下定义,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使说明更严密。
7、打比方:具体、生动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8、作诠释:对……进行解释说明,让读者更清楚。
9、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10、引资料: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谚语、俗话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有权威性
答题格式: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 )对象的( )特征。
例题: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