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新知呈现环节的问题及对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8-29 09:41:20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小学英语新知呈现环节的问题及对策
中山市西区沙朗小学 杨静丽
我所评析的论文是《小学英语新知呈现环节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是南京市江宁区实验小学宫文胜老师,该文发表在2009年第三期的《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上。
“新知呈现环节是学生感知、理解和认识新的语言项目的过程,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宫文胜)文章例举了新知呈现环节中出现的四种问题,并对每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诊断,提出了四种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宫文胜)文章脉络清晰,语句简明通顺,案例具体详实,有一定的说服力。
这篇论文较好地应用了质性研究中的“定性观察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定性观察法是研究者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观察的人或事所作的开放性观察,它具有直接性和可靠性的优点,同时还具备以下特点:1.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信息;2. 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资料;3.可以进行多次观察。作者通过自身的观察,收集了四个教学案例来说明新知呈现环节中教师出现的问题:1.过于自信,示范不准。2.忽视语境,肢解知识。3.按部就班,缺乏层次。4.钝化感官,禁锢思维。这些案例从何而来?其中有三个是作者听课的实录,有一个是作者观察某节课的感受。这正符合质性研究的特征:只有在行为发生的实际环境中,才能获得对人类行为的最佳理解。作者在每节课堂实录后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问题出在哪儿,是如何产生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光只是提问题,他还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设想、建议,讲明怎样做才能更自然、更流畅、层层递进式地进行教学,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在第二部分“解决问题的对策”中提出了四种对策:1.化零为整,融情入境。他用一个教学片断来具体说明这一对策。2.化静为动,激活课堂。这一点作者用了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诠释。3.化虚为实,切身体验。他用了另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来说明“切身体验”的重要性: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中得到了真实的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作者在这里用了自己的另一节教学案例来说明这一对策,同时提供了教材的有关句型、单词、图片等复印件,使整个案例内容具体、丰富,可信度高。这几种对策是作者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思考、实验后获得的,这也是质性研究的特点之一。
当然,这篇文章也有其欠缺之处:
一是缺乏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凸显本项研究之独创性的重要背景,它涵盖本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该领域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水平,哪些问题已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使研究者充分占有材料,避免重复劳动。这篇论文由于没进行文献综述,读者对其独创性便难以确定。
二是作者采用了仅仅一种研究方法-----定性观察法,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1.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作者在观察过程中对自己认为本该出现的事实容易观察到,而相反的事实则较易被忽视。比如文章P9左上方的案例中,作者看到教师让几个学生“闻果汁”、“尝果汁”,就认为学生得到了“真实的体验”,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闻”到或“尝”到,何来真实的体验?  2.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作者对每个问题及每项对策都选了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而仅用一个案例是不可能代表更多乃至全部课堂新知呈现部分的问题及对策的。由于作者的身份所限,他不大可能在太大的范围内搞调研,但他可在本校、本区甚至本市中抽选一些英语老师的课例作样本,这样他的研究才有代表性可言,他的研究才更有信度。

参考书目:
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