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201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
- ·下一篇教案:2013年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2013年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G 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H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内容,体会孩子们对“我”的刺激,及“我”是如何被激怒而逞强的。
(4)研究第四部分。
A “我”被蛰得怎么样? B 此时我又是怎么想的? C 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5)教师总结全文
A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
B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C 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的道理。
2、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演动作,说对话。
选表演好的学生分别扮演逞强好胜的“我”,斜挎皮带的孩子和头发淡黄的孩子,在他们进行对话之后,评价他们的语气、动作、神态是否符合课文中所写的情景。
2、填一填,读一读。
这个孩子的话( )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 )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 )去。
无数马蜂像( )一样,在我头上( )。
三、识字写字
认读要求会认的6个字,它们分别为上下结构(苫)、半包围结构(屁)和左右结构(捅、棚、橙)的字,其中“苫”字读(shàn),容易弄错。
认记字形,会写字。这13个字中大部分是左右结构的字(捅、棚、檐、橙、捂、踢、既、抄),均是左窄右宽的;“刺”是左宽右窄,另外 “逛”这个子要注意把“狂”字包上,“竿”字 中的“干”的第一笔要写在横中线往上一些,竖要落在竖中线上。
四、练习
词语转换练习(课后练的习题)
查找资料,如果被马蜂蛰了,我们该怎么办?
渡河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 读书指导。
1、学生资助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事?
4、读后讨论:课文分几段?
5、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 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 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