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2-27 14:40:39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⑴ 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第二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单元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课时备课】
〖《古诗词三首》〗
  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两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正确地背诵下来。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下面由学生自学《舟过安仁》。)
六、课外拓展
  1、课外读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比如:
    《所见》、《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一、轻轻的走进童年的记忆
  学习新课时,教师出示“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引出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自然引出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