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中考试题汇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29 16:28:14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注释:①[长者]显贵有德的老人。②[漩洑(fú)]漩涡。③[矶]露出水面的大石头。④[处(chǔ)]处置,即驾船。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语众人言 语:
   ②不能前进至于宝所 所:
   ③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举:
   16.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2分)
  
   17.读了这则故事,联系实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8~21题。(8分)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试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20.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方框。(2分)
   → →
   21.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2分)
   15.①语:告诉。 ②所:地方或处所。 ③举:全。
   16.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一次入海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
   17.示例: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②不盲从,不轻信。或:听其言,观其行。
   18.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一点过失吗?
   19.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
   20.指出现象→讲述道理 或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21.示例:①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
   ②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2004年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三(20分)
  19.BC(4分,各2分)  20.AC(4分,各2分)  21.C(3分)
  22.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