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马说》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及中考题汇编并答案
- ·下一篇教案: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中考试题汇编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二)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一)21、①得到 ②曾经 22、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毕”和“走”,译错一个字扣一分) 23、答案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1分) 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1分) 24、①买 ②于是、就 25、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26、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1分)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1分)
10. 镇江市(09年江苏省)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l7题。(共l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益慕圣贤之道( ) (2)或遇其叱咄(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15.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下联:
共同特点:
16.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甲】
【乙】
17.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答:
答案:13.(1)更;(2)有时;(3)同“披”,穿;(4)全、都。 14.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l5.示例:宋濂借阅 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
1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好)。 1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11.乐山市(2009年四川省)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20~24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