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马说》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及中考题汇编并答案
- ·下一篇教案: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教案、ppt课件、练习题、中考试题汇编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无从致(得到)书以观 弗(不)之怠
每(常)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跑着)送之
手(亲手)自笔录 以是(因此)人多以书假余
C 余因得(得到);遍观群书 D 门人弟子填(挤满)其室
既(已经)加冠 援疑质(询问)理
益(越加)慕圣贤之道 俯身倾耳以请(请教)
先达德隆(高)望尊 色愈恭,礼愈至(达到)
4、下边各组中下划线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游)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C 言和而色夷(平和)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阻险(铲平,消除)
D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有时)
或曰:“此鹳鹤也。”(有人)
5、“以”字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衾拥覆: 以:用,介词
B、俯身倾耳以请: 以:介词,无实际意义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介词,拿、把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也:以:因为,连词
6、下面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弗之怠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录毕,走送之
⑤从乡之先达 ⑥当余之从师也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7、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与“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一狼洞其中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⑤妇抚儿乳 ⑥亲贤臣,远小人
⑦身披坚执锐 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A.①②⑤⑧ B.②④⑤⑧ C.①③④⑧ D.①③⑥⑦
8、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C、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句:有的人遇到他的训斥,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顶撞他一句话。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C、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句: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句:到了客店,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0、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之怠”,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为“弗怠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表明作者害怕和假人师、假名人一起游玩。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很谦虚,同时也表明他的学习取得了成功,对后学有勉励作用。
D.“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中”指“心中”、“内心”。
11、本文选自《 》,作者_____ ,______代文学家。
12、本文是作者送给同乡后学的一篇_____(文体),目的是_____ 。虽然当时作者在京城做大官,在文坛上名声也很响,但他并没有板着脸对后学者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了自己______的经过,突出所遇到的两大困难,_______ 。和克服这两大困难的经过,令人感动和信服。
13、按原文填空。
天大寒,______ ,______ , ______录毕,______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
14、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语。
(1)又患无硕师 硕:
(2)援疑质理 援:
质:
(3)四支僵劲 支:
(4)寓逆旅 逆旅:
(5)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6)烨然若神人 烨然:
15、翻译下列短语。
(1)致书以观:
(2)计日而还:
(3)执经叩问:
(4)德隆望尊:
每(常)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跑着)送之
手(亲手)自笔录 以是(因此)人多以书假余
C 余因得(得到);遍观群书 D 门人弟子填(挤满)其室
既(已经)加冠 援疑质(询问)理
益(越加)慕圣贤之道 俯身倾耳以请(请教)
先达德隆(高)望尊 色愈恭,礼愈至(达到)
4、下边各组中下划线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游)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C 言和而色夷(平和)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阻险(铲平,消除)
D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有时)
或曰:“此鹳鹤也。”(有人)
5、“以”字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衾拥覆: 以:用,介词
B、俯身倾耳以请: 以:介词,无实际意义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介词,拿、把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也:以:因为,连词
6、下面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弗之怠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录毕,走送之
⑤从乡之先达 ⑥当余之从师也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7、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与“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一狼洞其中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⑤妇抚儿乳 ⑥亲贤臣,远小人
⑦身披坚执锐 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A.①②⑤⑧ B.②④⑤⑧ C.①③④⑧ D.①③⑥⑦
8、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C、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句:有的人遇到他的训斥,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顶撞他一句话。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C、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句: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句:到了客店,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0、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之怠”,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为“弗怠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表明作者害怕和假人师、假名人一起游玩。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很谦虚,同时也表明他的学习取得了成功,对后学有勉励作用。
D.“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中”指“心中”、“内心”。
11、本文选自《 》,作者_____ ,______代文学家。
12、本文是作者送给同乡后学的一篇_____(文体),目的是_____ 。虽然当时作者在京城做大官,在文坛上名声也很响,但他并没有板着脸对后学者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了自己______的经过,突出所遇到的两大困难,_______ 。和克服这两大困难的经过,令人感动和信服。
13、按原文填空。
天大寒,______ ,______ , ______录毕,______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
14、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语。
(1)又患无硕师 硕:
(2)援疑质理 援:
质:
(3)四支僵劲 支:
(4)寓逆旅 逆旅:
(5)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6)烨然若神人 烨然:
15、翻译下列短语。
(1)致书以观:
(2)计日而还:
(3)执经叩问:
(4)德隆望尊:
正确答案:
1.A
2.C
3.A
4.A
5.B
6.B
7.B
8.D
9.A
10.B
11.宋学士文集△宋濂△明△
12.赠序△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求学△无书△无师△
13.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余因得遍观群书△
14.大
15.引、提出△询问△
16.通‘肢’
17.旅店
18.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19.光彩照人的样子
20.得到书来读
21.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2.捧着经书请教
23.德高望重
2004-2011年《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卷大汇编
2007年大连市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