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汉语拼音《ie üe er》教学设计
- ·下一篇教案:《采山》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精品课程教案(人教课标版)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识记近义词
创设情景:有这样几个朋友相约出去玩,没有想到,他们在大街上和自己的好朋友们走散了,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为他们想办法。)
1、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朋友需要帮助。(出示卡片认读:著名、特别、漂亮)他们的朋友在哪?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中心”的介绍。
教师高举“中心” 词卡:热心的孩子们好!我是中心,看站在我旁边的“中央”, 它表达的意思和我差不多,因此它是我的好朋友。
2、谁从“中心”的介绍中受到启发了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中心——中央
哦,它们的意思非常相近,它们是好朋友。猜猜看“著名、特别、漂亮”
这几个词的好朋友会是什么样的?
3、打开课本55页,看谁先找到三个词语的朋友,并且把它们请到朋友的身边。时间是三分钟。
4、读一读,记一记。
【设计意图:利用精美的图片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畅谈所感,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提炼。教师只作适当引导,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积累词语】
二、学习“我会读”
大家都累了吧?来,让我们读一读这首儿歌。
1、师教读儿歌《我爱祖国》
2、有感情地朗读。你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读。
【设计意图:《我爱祖国》是一首儿歌,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
生对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学习“读读说说”
这么长一首诗歌都能读得那么好,真了不起!这个句子你肯定也能读好!
1、出示句子:花坛真漂亮啊!
2、读了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吗?(生回答)
3、师选择学生说的一个句子加入。出示句子,生齐读。
花坛真漂亮啊!我多么想……。
4、补充句子:
北京真———啊!我多么想—–––––––———。
老师多么———啊!我真想—–––––––———。
———真———啊!我—––––––– ———。
5、出示一些图片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1)红枫图——()真()!我()。
(2)秋收图——()真()!我()。
(3)春天图——()真()!我()。
(4)校园图——()真()!我()。
6、我还想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本》上: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去写,想必更会异彩纷呈。把课堂的积累训练延伸加强,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和方法。】
四、展示台(交流课外识字的途迳)
1、展示课外识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设计意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这节课学到的识字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广阔的识字天地,通过探究活动,发现更多的识字方法。】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2、能勇敢的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设想】
本次口语交际可先创设情境我们出去旅游,引学生入情入境,再自由组合成“旅游团”,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当“导游”,向“游客”们介绍景点,最后评选“最佳小导游”。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二(2)班的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你能告诉大家你去过哪里旅游?(广州)(广州哪里?)(再说一次,我去过广州的……)
2、揭题:既然大家都喜欢旅游,那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旅游好不好?让我们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去旅游”(读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尽量表现自己,积极搜寻自己的旅游经验。】
二、创设情境,示范导游,梳理介绍条理。
1、创设情境,示范导游
嗨,大家好,我是这次行程的导游邝姐姐,跟我打声招呼吧(邝姐姐)(点击出示九寨沟的图片)看,这就是我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的地方——美丽的九寨沟,你们想不想去?(想)不过,在去玩之前可有个要求,那就是要小朋友们在欣赏的同时还要认真听,我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地方?准备好了没有?我们出发吧!(展示九寨沟的图片,背景音乐)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邝姐姐。
欢迎来到九寨沟,这里银光闪闪的雪山,有长得高大的树林,有清清的湖泊,还有飞流直下的瀑布。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湖泊,因为它五颜六色,像一幅美丽的画。
2、谁来说说,刚才邝姐姐带你们游览了九寨沟的哪些地方?
3、看,这就是我刚才介绍的内容,(每段的颜色不同)看哪只小眼睛最亮,发现我是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的?(出示介绍九寨沟的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